商业阴谋

  • 念头

    ·

        1.什么是幸福?你的幸福感是源自你的本身,还是被这个世界强塞给你一个念像,然后去满足它的过程?你是独立的生活思考,还是成为这个世界运转毫无意义的自然现象?你的需要是天性的,独特的,还是这个世界的流行所演绎的标准范式?

        2.偶尔会遇一些朋友,儿童节会执拗的想去麦当劳吃儿童套餐,梦想去拍漂亮的婚纱照,渴望拥有一个浪漫独特的情人节,对迪士尼乐园有种执念(虽然可能都没在电视里见到过), 或者觉得某一天,某个人一定要遵循某种形式,会得到很幸福的感觉。

        3.商业力量的可怕之处在于,你的需求在你没有防备的时候,给你注入了一个念头。为什么儿童节一定要吃儿童套餐,没有吃就会觉得失落?这个念头是如何扎根在思想中的呢?从谁那里萌发,又通过怎样的媒介路径传递给人,又成为一种执念?为什么拍婚纱照会觉得很幸福。想起偶尔在景点看到那些拍婚纱照的情侣,并不是洋溢着笑容,脸上写着疲惫。换衣服,化妆,摄影师没有耐心的指挥,最终得到糖水片一样的假场景,也许化妆也不像本人了。而在中国的传统婚姻仪式上,男女也都不穿婚纱。白色在传统意义上是丧事而非喜事而出现的,婚纱却是白色的。传统的新娘子,应该是红色的,披着盖头。是什么时候,怎样的方式,让中国的新娘子穿上白色的婚纱,又是什么样的手段,使"拍婚纱照“成为了婚礼上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呢?(比如,为什么不是写恋爱回忆录,或者拼凑相识相册等等可能的文学的、声音的形式)。情人节对于恋爱中的男女为什么特殊?对于这个节日的执念又是如何扎根于社会之中。而为何在那一天,电影院和其他约会场所的营业额会翻倍的增长?这个节日的本质意义是什么?有一天外星人研究地球文化,会不会做上这样的注解:在地球上,情人节这一天每一对地球情侣都必须认真约会,包括但不限于去烛光餐厅,看电影,去三亚,以及去时尚酒店住宿..? 

        4.一个念头的植入,毫无防备。想去旅行,想吃必胜客,想要一个浪漫的约会。想起了哈根达斯早期的广告语,爱我 就与我吃哈根达斯。可是,吃哈根达斯和爱不爱你,真的屁关系都没有。然而就是这个念头,成为一个符号,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消费者的心智。

       5.前一阵偶尔翻了一本叫做《乳房的历史》的书。讲到在西方(包括中国)早n年的时候,女子都是束胸的,藏胸的。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胸部作为一个符号被愈加的呼唤,胸部已不在是女人的,而是男人们的。女人在这个念头下,购买新款胸衣,与之而来的还有丰胸,时装… 女人必须为了他们的胸部花更多的钱。

       6.我喜欢上吃梦龙是因为一个地铁广告,王妃体验那个创意。看了一周左右,忽然有一天口渴冒出了这个念头。

       7.和乖小乖看电影,等待开场时她不停的发微博,完全没有在意影院广告。晚上看完电影她说,我饿了 想吃混沌。我说你是因为广告么?她说什么广告,从来没看过什么混沌广告啊。事实上,在电影开始前,的确播了一条混沌广告,她没有看也没有听,但就是这样被植入了一个意识。

       8.说了这么多。我忽然觉得可以理解那些修道修佛的人,挣扎着在这个流光溢彩变化无常的世界寻找本心。作为人,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把握本质,就像《要塞》里那样看到树,会发现那是伸向天空的力量,看到衰老,会感觉时间不是催人老而是 完成人。去爱一个人,而不是去爱情本身以及爱情的形式。作为营销者,应该知道如何巧妙催化,如何让一个微弱的念头让人毫无防备地置入心中,成为他们的渴望,需要,欲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