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sh

  • 标注一下最近的coding study

    ·

    前一阵,立志再忙也要 Keep Coding,于是基本每天都会睡前看会儿文档,或者做一些练习。

    想到一个有趣的便签App 的原型,比较适合练习代码,能够自定义界面,然后与 iCloud 同步。

    然而掉进了一个大坑,简单标注一下。等春节闲了,再说说研究成果。:D

    1.开始自然想到用 UIDocument 的方式来实现,于是翻了遍文档,写 iCloud sync 的部分的时候,发现对于一个便签来说,非常不优雅。最费解的是,如果想预览、更新 iCloud 上文档的内容时,不得不执行 document.open 操作,然后文件的修改日期就更新了,没法按照正常的修改日期排序。而且异步save时也除了很多挠头的问题。

    2.于是又翻了几天 Core Data,基本弄明白了怎么工作,也写了一个简单的本地原型。后来翻了老半天也找不到如何集成 Core Data 到 iCloud,官方文档只是说可以看看 Programming Core Data with iCloud,开发者中心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

    然后在一个哥们的 gitHub 上才看到,说 iOS 10 以后,相关的方法都 Dispatched 了,以后 apple 可能不支持 Core Data 对于后续 iOS 版本的 iCloud 集成。

    3.今天睡前开始研究 CloudKit,但是之前 stackoverflow 上一个大哥说,CloudKit 只是针对 always online 的情况,如果断网,本地的数据不能用。如果映射一个 CloudKit 的数据到本地的 Core Data 也非常麻烦。

    恩…

    还是先研究一下 CloudKit 再说,如果逼到必须自己搞一个服务端…那我就先写点别的-.-

    找到一篇 CloudKit 说得比较明白的入门帖,周末在家研究研究:

    https://medium.com/@guilhermerambo/synchronizing-data-with-cloudkit-94c6246a3fda

     

     

  • 我想干活儿T_T

    ·

    星期一:上午公司一个会,下午二环一个会,晚上公司一个会到11点半

    星期二:上午老板一个会,下午一个会

    星期三:上午一个咨询会,下午暂时没有会,晚上城里一个会

    星期四:上午暂时没有会,下午部门总结会

    今天星期二,这周看起来,能坐在椅子上干活的时间,好像只有星期五-.-

    生命里有多少时间耗费在开会上,有多少耗费在开会中的嬉笑扯皮上,又有多少耗费在等待开会与开会的路上…

  • 摘录:关于科技公司边际成本

    ·

    今天在 Statechery by Ben Thompson 上看到一篇关于固定成本和边际成本的更新,主要在谈Amazon Go,有几乎话浅显易懂,但很有道理,摘录下来。

    …To understand the economics of tech companies one must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fixed and marginal costs, and for this Amazon Go provides a perfect example…

    • It was expensive to develop mainframes, but IBM could reuse the expertise to build them and most importantly the software needed to run them; every new mainframe was more profitable than the last.
    • It was expensive to develop Windows, but Microsoft could reuse the software on all computers; every new computer sold was pure profit.
    • It was expensive to build Google, but search can be extended to anyone with an Internet connection; every new user was an opportunity to show more ads.
    • It was expensive to develop iOS, but the software can be used on billions of iPhones, every one of which generates tremendous profit.
    • It was expensive to build Facebook, but the network can scale to two billion people and counting, all of which can be shown ads.

    原文:https://stratechery.com/2018/amazons-go-and-the-future/

  • 懒更了好久,都快忘了我还有这么个博客了😅今天睡前更了一下,也算2018写过blog了。

    最近的周末和晚上,基本都Keep coding了,每天都写很多bug😅,然后看很多文档。就这周,在研究iCloud与代码的交互,快搞死了。

    然后忽然想到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为啥iOS的生态上,精致的Apps特别多,牛逼的有追求独立开发者特别多?

    原因当然有很多很多。比如Apple说“赋予人们更大的能力”,还真不是拍几条人文主义TVC,在商店卖一些创造类设备而已。说Apple封闭,对于(我这种)入门开发者提供的各种API、SDK,让设备能力很容易通过代码转化为Apps的能力,比如去年开放的CoreML和ARKit,让开发者把精力可以放在Idea的层面。

    然而我想说的也不是这一点(铺垫真长…)。

    最近不是coding iCloud based document的部分嘛,我忽然发现,如果没有iCloud服务,想做一个支持云同步的便签,或者将用户偏好进行云同步的app,那除了做app本身的编码,我还要做什么呢?

    我需要租一个虚拟主机,或者第三方云。

    我需要为服务器充值续费。

    我需要选网通线还是电信线。

    我需要维护服务器。

    我需要花一个礼拜翻php,学sql。

    然后再花一个礼拜进行服务端的性能优化。

    如果app火了,我要升级服务器、优化服务端。

    ………

    其实我只不过想写一个好用的便签,并且支持云同步而已。

    以上,可能是任何一个(个人)开发者都觉得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然而好的设定,正是打破这种理所当然。

    让开发者关注创意本身,做自己擅长的事情,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难怪在iOS上有IA Writter,有Day One这样能把一个小需求做得很美的Apps。

    (当然关于跨平台、和iCloud本身服务性能也有很多问题,这里先说好的一面)

    //我在想,如果Android在开发者生态上下功夫,会不会有另一番局面。亦或者MIUI或MIIoT,可以沿着这个思路,把特长变成规模,最后成为一门生意,会不会也是一条路径?

    ———

    最近真是失眠严重,睡了睡了…🤮

  • 夏天夏天悄悄过去

    ·

    看了眼朋友圈,竟然立秋了。夏天悄悄地来,又悄悄过去。而我却还没有来得及留下小秘密 T_T

    周六看了传说中的《战狼2》,挺好的,国产电影拍成这样没什么不好。可是如果非要上纲上线呢,我的感受是旅游的时候要期待身边有一个会武术的好朋友-.-

    周日下午在家憋创意,上周说要戒烟来着,不如晚点再说吧。晚上看了《斯隆女士》,结局真的出乎意料。有时候面对各种难题时的软弱,是因为还没有用来交换胜利的勇气。

    周末连着拼了两个星期的乐高,单纯创造的感觉真挺好。

    以上的没话找话,纯属是因为夏天就这么过去了,我忽然莫名慌张。

    却又无处可讲。

  • 思想汇报

    ·

    1.

    最近日夜颠倒,睡不够觉,精神憔悴,吸烟过量,导致生活工作的状态都不太好,一切都乱糟糟的。忘了哪天来着,自己忽然意识到这一点,决定:周末收拾屋子。我发现,当生活状态不好的时候,屋子就乱糟糟的。花一下午时间把柜子上的手办一个一个捣腾下来擦了个遍,又重新,换了个排列方式摆上去。把家里摆在台面上的很多东西收了起来,心情大好。禅意,简直是充满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我能通过收拾屋子误到这一层面,我真是…有够无聊:)

    2.

    工作生活状态特别不好的时候,如果打开手机发现有东西值得买就还算挺幸运的事情。我最近的爱好就是买灯泡。Nanoleaf 的 Aurora 和 Hue Go 简直买多少都不够,前几天在淘宝翻到了 E12 口的 Hue Blub 就像找到了宝,买回来换了卧室吸顶灯的灯泡,m 听说仨灯泡一千多已经无语了。然后,我爱屋及乌地买了更多支持 HomeKit 的设备,门窗感应啊,动作检测啊,睡眠跟踪啊。一直买到 Logi POP 开心得不得了,因为产品实在是太美了。按照 Webto 的话说,我家里现在一定跟夜店似的。没错。

    这总算是给自己找了点事儿干,小米的空调伴侣和温度感应也到手了,接下来就自己搭 HomeBridge 服务器呗,升级树莓派,安装 NodeJS 下新的编译库,上周末一直搞到不得不睡觉。

    入了这个坑,有几个发现。首先是无论 HomeKit 还是 小米智能家庭,产品美的有不少,都太难用了,一百种产品,就有一百种难用。不知道为什么到了苹果这种程度,为什么 Home App 还有这么多不可理解的 bug。其次是这这东西,准确说是家庭自动化绝对是未来,那么未来可能 Echo like 的产品在家里会像空调一样普及。第三,这在未来一定是个好机会,这是废话,因为现在进场的玩家就一打了,但是,为什么就没有一个好的平台方案呢?

    设计上,HomeKit 相对好,已经有自动化和强家庭房间单位的意识了。米家还处在设备层面,单点有的产品很好,但思路是互联网+,自动化连萌芽都还远(讲概念不等于想清楚)。Echo 没用过不好说,但是它是语音入口,自动化平台在哪还不知道。

    技术上,平台走得就更慢了。家里的 Hue 基于 Hue bridge,Hue Bridge 接 HomeKit 的确能做到毫秒级响应,但是 eve 和 LOGI 的系统,按了 10 下还没反应呢。做一个毫秒级响应的家庭组网有那么难吗?

    自动化很多时候基于房间是否有人,所以,选择如果做一个活体检测设备,是不是一个好时候?

    3.

    周末的时候,很多快乐来自于 PS4 和 Gibson。练琴什么的都是扯淡了,把琴放握在手里能出声就挺开心。人生有时候很有意思,小时候为了一块 DigiTech 效果器,努力做到期末不挂科,我爹才拉着我去极端琴行买了一块回来。长大了,小时候流口水的设备淘宝动动手指就能送货上门,却已经没有了弹琴的心情、时间与聪明。小时候想着把一首曲子练好,单纯就是很酷的事情,也幻想有个舞台可以有机会露一手。而现在呢,对音乐的喜欢可能有一大部分已经变成了让自己慢下来的手段。爬格子爬音阶,那都是有大把时间才做的事情,而三十二岁的我,总觉得人生越来越不够用了。

    要做的,想做的,爱做的事情越来越多,可为什么生活越来越无聊?@_@

    4.

    觉得生活越来越无聊,可能是生活中缺少小目标。有些目标是浪漫主义的,有些目标是不得不去的。如果这个目标越来越模糊,越来越不让你激动,越来越让你觉得,它反正在那里走慢走快都无所谓,这就说明你越来越老了,激情越来越少了。

    前一阵和几个朋友聊起来,大家都这样。那一定是这个世界出问题了,古典信仰在消失,资本主义凶猛,可能大部分人还没来得及思考要怎样生活就迷失了吧。

    究竟要过怎样的一生,怎样的一年,怎样的一个月,怎样的一天?有时候甚至这一小时都觉得慌张,那么这一分钟就会点燃一支香烟。

    5.

    最近抽烟太凶了,焦虑、胸疼。每天焦虑的创意会,电子烟抽到停不下来。周末觉得不能这样了,会把自己玩坏了,Kindle 上赶紧下了本《这本书能帮你戒烟》。写书的大哥说书读完了烟就戒了,之前不用特意难为自己。所以我就一边抽烟一边看这本书。祝我好运吧。-.-

    6.

    所以我也想问问我的朋友们,你们是怎么找到生活中的能量的。运动什么就算了,最近几个项目让我焦虑得连出去吃口饭都觉得浪费时间,也没什么时间和朋友见个面。山个月下了几场演唱会的现场,周末随便翻看了几眼。我发现那个时候我还是有点激动正能量的。

    7.

    明天周一。今天估计是接下来一个多月最后一个双休,早点睡吧。>_<

  • 思考中的本末倒置

    ·

    前几天在饭否说最近感觉有些事情的思考从头就本末倒置了,今天展开谈谈。
    五一加班和小伙伴对一个手机的专题页面,页面规划之初是想讲它在各种应用场景中的表现,比如阅读或办公。
    我们的工作流大致是这样的:想出以应用领域为线索的内容组织策略,挑选并排序场景,策划和设计分别去准备文案和视觉原型,然后就是制作过程了。
    最后我们得到了一个有巧妙文案,精致时尚的场景图,通过简约设计组织在一起的高大上的预览版本页面。
    看这个页面的第一眼,会发现虽然还有很多小问题,但整体上非常精致,通个时尚编辑和我们的设计师一起出品的场景让手机专题耳目一新。我几乎就觉得它已经完成了。
    后来在反复审视它的过程中,我们渐渐觉得不对劲。那么问题在哪呢?
    问题就出在所有人都认为最简单的事情上:手机屏幕内的截图。它如此简单,以至于没人留意。
    我们为了页面设计的整体性,在视频场景的截图用一张没有播放界面的影视海报,在办公场景为了高大上用了一个英文表格。页面元素很精美统一,漂亮到像产品图集而非以应用来讲故事。精心挑选的场景变成了精美但不打动人的照片,以至于你很难联想到自己在这些场景时对产品本身的渴望。它很精美,但是它离我们太远了,它变成了一张“摆拍照”。
    当我们意识到问题,从屏幕内的应用截图发挥创意寻求共感,带进度条的播放界面,实际办公会出现的表格截图,重新截选的屏幕内容使人在浏览时目光落在手机本身并开始思考,每张图片成为了一个视觉组成的故事。
    然后我就在想:既然它是整个表达诉求的核心,为什么我们不一开始就聚焦在截图本身,反而关注表达内核意外的事情上呢?
    是华丽的表现和执行的视角让我们产生了惯性的思维。假如我们一开始就把截图选好,那么后期在拍摄和文案,是不是就可以与截图本身有更好的呼应?
    这样的事情其实经常发生:
    — 微信或微博活动或内容都做好时,才开始想分享文案。但分享文案本身恰恰是最关键的入口(如果这个活动都想不出一句有趣的分享文案,那活动本身都要重新思考)
    — 产品开发好之后,才开始想核心卖点。我最近就遇到一个准备创业的朋友跟我谈了供应链和研发实力,当我问到卖点和差异点时,却显得有些异想天开。
    — 界面或网站界面设计好后,才发现适配性有问题。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界面设计师在设计照片、音乐封面、或电商界面时,喜欢用最漂亮的照片或产品图,在实际情况中搭配真实图片就特别糟糕。这就是表现蒙蔽了设计本质。
    — 做响应式界面或网站时,按大屏幕从头设计到尾,最后小屏适配只留1到2天,然而主流用户可能是小屏幕用户。在移动端占比高于web端的今天,也应该优先考虑移动端再做反适配。
    这些事情仔细想想特别可怕,让我们手里的工作表面看起来都光鲜亮丽,其中的错误又让人难以察觉,它还偷偷吃掉了我们的效率。
    最后我想起小时候我爹跟我说的一件事,虽然没有求证,但还是让我印象深刻。那时候喜欢看《狮子王》,我爹就跟我说,动画片都是先配音,再根据配音进行画面创作的。
    所以有时候我们看别人的作品好,但就是不知道好在哪,可能还不是基本功或思路的问题,而是思考的顺序本末倒置了。

  • 今天开了个公众号

    ·

    今天我在饭否上自言自语想开一个公众号,于是我就开了个公众号。

    我的动机有两个:一个是想写东西的冲动,一个是想分享感悟的冲动。

    写东西的冲动,对像我一样第一代互联网用户来说几乎是天然的。从在蓝波快信上每天通信,到开了自己的论坛、博客或Space,自由散漫地写点东西几乎是每天与自己相处最好的时光。这几年忙下来,忙的时间多了,与自己相处的时间反而少了。我的博客 http://fri.sh 也好久没有更新。

    分享感悟的冲动比较有趣。目前我在小米工作,常年基本是 6 x 12 小时的工作时间,在这家公司工作很辛苦也很有趣,挑战自己和团队能力是思维常态。于是这造成了我每天有很长时间、很多机会,主动或被动地思考一些难题。

    所以有很多瞬间,当思维走到了一个角落,我会被自己或它人的聪明所打动,这些感受转瞬即逝,我觉得我不妨把它们记录下来,让我的朋友们帮我去辩证。

    在这个公众号里,我会发表一些我对于产品、营销或设计工作的某些小技巧或感悟。不求转发,不求关注,不求影响力,如果我们志趣相投,望君阅后一笑。

    微信公众号搜索:YaoLiangCat

    Frish的公众号二维码

  • 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

    因为工作和爱好,我有很多设计师朋友,每天有大量的时间花在和设计师讨论“什么是好的设计”。

     
    什么是好的设计,是个很难的问题。设计首先不只是艺术,它必须从产业出发,“好看”并不足以评价设计的好坏。那么“好用”、“巧妙”、“恰当”是否能评价设计好坏?是否有“最好的”设计?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事情源于前几天帮一个设计师朋友看她的草稿,一个煲耳机的App界面。应用本身的功能很简单,接上耳机,输出白噪音,用户可以选择开始或暂停,还可以看到累计时间。她给我看稿子,问我“你觉得好看吗?”,我一时无言以对。从现代UI设计审美来说,保持简洁,突出内容,交互符合用户心理模型,就已经可以称之为好看了。
    我实在无法简单评判是否好看。于是我问她,你的App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设计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也问到了我自己。设计的目的是什么?出发点是哪里?产品要解决什么问题,设计在其中的使命又是什么?

      
    由于我是耳机小白玩家,从我的经验大概梳理了一下产品的目的:

    – 输出白噪音 > 让耳机越来越好 > 让用户感受到它越来越好;

    – 指示何时完成煲耳机 > 减少等待感 > 让用户获得成就感;

    – 根据机型煲耳机 > 指示机型 > 让用户觉得这个功能最适合我的耳机;

     
    我们发现,越往后推导,就越接近设计的目的,即感受:视觉传达中的形、色、对象关系所能表达的内容。

     
    例如,要传达出“越来越好”的升级感,我能想到游戏中的加血状态,能想到初现的彩虹,以及魔法瓶中的彩色气泡。这些归纳成与声音有关的设计元素,也许就是彩色波形,与逐渐生长、填满的形。

     
    传递进度和时间,一般用进度条、正计时或倒计时。煲耳机都是大概时间,而且时间很长。之前的设计中是一个圆形进度条,中间是时间。如果把一个10小时的进程,用3个同心圆表示,每个圆圈约3小时。这样漫长的等待变成了阶段性的成就,时间走慢每个圆圈时,都将一番努力变成了感受上的阶段性“已获得”,减少等待未完成的焦虑感。

     
    如何让用户感觉App更适合它的耳机就更简单了,在界面上放至耳机的图片或型号,立即可以获得量身定制的感觉。

     
    经过一番梳理,设计中最核心的几个要素在脑中渐渐清晰,设计之美有了着力点。当念头通达,感受一致,排布、色彩、形状、肌理就在那里,“好看”也就顺理成章了。

     
    把这个念头带入最近的几个项目中,发现再小的设计细节,从目的出发,都能受益匪浅。例如当我们在改进小米网产品评价界面时,设计的出发点是让文字得到尊重,评价才能体现力量感。于是我们第一次将18px的字用在正文当中,增加了文字周围的留白,弱化了周边交互的干扰,给内容以安全空间。事实上在这一版的基础上,我心中的理想字号是24px,周边交互和设计元素仍然能继续简化。当赋予设计以目的,会发现设计的改进路线图也变得更清晰。

     
    想起前一阵各种反串的东北大花布,其实东北大花布也是一个经典设计。为什么大家觉得很土的设计,能成为经典?

     
    想象一下,在黄土高坡,秋天满世界的黄,冬天满世界的黑白。服装从感受上出发,将人们从单调的色彩中解救出来,采用高对比的红花绿叶,不正是从设计的目的出发吗?

  • 最近终于可以暂时放下创意和营销这件事,可以安静和组里同学聊聊产品和交互,这还是很惬意和开心的事。我觉得创意和营销是感性中寻求理性,交互就是理性中寻求感性,将情怀藏在逻辑中。

    今天读到的是FastCompany刊登的一篇文章,来自Google Ventures的design partner John Zeratsky,大哥在Google Ventures时经常帮一些创业公司看看设计看看交互看看文案,这篇文章就是来自它的一些小心得。

    文案不仅和设计一样重要,也是设计的一部分,这个观点深得我心,因为在做小米网站产品的时候我们在做按钮文字的A/B Test的确失之一字差之千里。

    下面是我的阅读笔记摘要,原文在 http://www.fastcodesign.com/3026463/from-google-ventures-5-rules-for-writing-great-interface-copy? ,也可以在我的Blog http://fri.sh 找到地址。

    ==== 这是阅读笔记的分割线=================

    -对很多IT公司设计很神秘,作者的看法是:设计并不是一个神奇的创意工作,而是理性客观可组织的。
    -设计并不只有关视觉,设计要指出产品能做什么,它如何工作,它要传达什么。
    -设计最需要考虑的是:我们的产品要对使用它的人说什么,设计如何持续给用户惊喜。
    -作者的工作方式是聚焦写一个牛逼的文案,然后用最基本的视觉凸显出最重要的部分,往往可以击败最华丽性感的原型。
    – 文案应贯穿设计过程,在原型阶段不考虑文案(如果只用lipsum之类的占位符),将失去对用户体验的早期测试、洞察。

    1.简洁为王
    – 要具体,例如“保存”和“提交”是两回事
    – 留意术语和缩写,例如“Repository”比”repo.”要明白
    – 前置重要的信息,例如写“继续”,而不是“点击继续”
    – 别偷懒,将“确定”和“取消”用更准确的词代替

    2.凸显个性没你想的那么重要
    – 核心就是说别在按钮上用奇怪的文字,比如确定按钮写成“赞,让我们走起吧”。精确表意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要加入这种文字可以在副标上,也要克制。

    3.直接了当
    – 最好的界面文案,都是直接告诉用户你想让他知道的事。比如“一种全新的方式”,就不如直接描述出来方式是什么。

    – 一个简单的标签(我觉得说的是slogen),可以帮助用户理解。
    – “保存并继续” 比“下一步”要好,告诉用户正在发生的事。

    4.用户的确是读文字的
    – 用户是读文字的,无论短的还是长的。(通过过去10年对app和网站的研究,这一点我也有同感,在小米网产品页面最深层的错字或错误描述用户都能第一时间挑出来!)
    – 用户喜欢读标题,但是按钮、链接、表单标题也都会读,这些都是最重要的元素,应当仔细去写。
    – 必要的文字不嫌多,前提是文字简洁直击重点

    5.文案写作是设计的一部分
    – 文案是设计的基本核心元素,和交互设计、视觉设计、原型用户研究一样必不可少。它应当贯穿设计全过程。